•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秘书长访谈录:对话编剧李玺威_新闻中心_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官网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访谈录:对话编剧李玺威

    2019-06-25 来源:青工委

    undefined

    李玺威

    中制协青工委委员、编剧

    代表作:《西京故事》《福根进城》

    对话:胡杰、李玺威

    以下内容经过编辑和删改


    写戏不能竭泽而渔

    l 青工委:欢迎成为青工委大家庭的一员,首先请介绍下您的专业经历,第一部戏播出是在什么时候?

    李玺威: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的就是电视剧创作,读研时就在一线跟着业内资深编剧前辈们参与项目,写剧本,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后来就做了专职编剧,因为热爱而努力,陆续播出了一些作品。这一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很好的资方、师长、合作者们,因此特别感谢他们。

    入行的经历是相对顺利的,刚毕业那年,就有一部在校期间参与的戏在一线卫视播出,制作班底也很不错,当时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这之后,青春偶像剧、民国传奇剧、都市情感剧、家庭伦理剧,我都尝试过,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成长很快。

    第一次跟组的戏是一部生活剧,春节都是在剧组过的。当时组里工作人员多数先回去过年了,剧组宾馆附近的餐馆都歇业了,初一早上,我的早餐是一碗泡面。

    不过辛苦还是值得的,剧组上下齐心协力,那部戏的效果很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惊喜,连续一周卫视收视率第一。之后我找到了最适合也是最热爱的创作方向——网台剧是直面当下,触碰生活痛点,书写现实的都市情感剧、生活剧;网剧是青春偶像、励志剧,等等。如果有别的类型的好项目,也非常愿意尝试。

    踏踏实实写了几部戏后,我们遇到了《西京故事》。我和好朋友吴戈一起写了一年多,开了无数的会,泡了无数家咖啡馆,创作总字数将近一百万字。这部戏主演是陈小艺、张国强、刘智扬,是2019年初安徽卫视、天津卫视的跨年大戏,当时很荣幸地入选为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一批推荐剧目、中宣部2016-2020“5年100部”影视原创剧本工程重点项目、广电局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推荐播出重点剧目。

    l 青工委:听说你是个“工作狂”,您是如何有效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呢?

    李玺威:我相信编剧们都是“工作狂”,一部戏下来,故事大纲、分集、剧本,一稿、二稿、三稿……不仅是对脑力、体力,更是耐力的考验,要不是因为热爱,相信没有哪个编剧能坚持下来。

    之前大家讨论“996”,我觉得编剧们是“007”。除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平时生活都在积累素材,就算睡觉做梦都是剧情,无时无刻不保持在创作状态。入行这些年,几乎每个春节都是在写稿。

    有一部戏开机前一个月,我从早上天不亮起床,一口水都没喝,直到头晕低血糖,才发现抱着电脑一口气写了六七个小时。其实这种工作方法并不科学,写一部戏是一段超长的马拉松,不能竭泽而渔,要有长期的创作热情和体力,这些都对写作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时间管理很重要,无论是“996”还是“007”都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我让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做一个“狂人”,剩下时间驾驭好生活,才会获取更多素材和灵感。

    undefined

    l 青工委:研究您的作品,人物都很有特色,也很有话题性,同时不乏有争议的人物,但这些人物往往又塑造得很成功。对于人物创作,您有什么心得?

    李玺威: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故事,观众看完之后,最终留在脑海里的,终究是人物。所以人物最重要,写戏就是写人物,写情感也是写人性,写每个人物在情感中的成长与改变。

    成熟的编剧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左右人物的行动与思想,那样就是编造的。等你的人物在故事里生根发芽之后,他们自己会成长,如果编剧设计了不符合人物自身意志的台词和动作之后,TA自己会跳出来跟你说,“我不是这样的”,他自己就会跟你吵架,说服你。然后编剧会在心里说,哦,sorry,这不是你,我尊重你的选择。然后,人物自己就在你的想象中行动了。

    每一部戏,都有一部分在写自己。其实每个编剧塑造人物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影子,尤其是主角。因为你的戏透着你自己的价值观,哪怕是反面人物,你不喜欢的人物,这个人物的行动和意志,都是和你唱反调的,是反向的你。

    打在观众的敏感点、痛点上

    l 青工委:你怎么积累素材和寻找灵感?没灵感的时候,怎么样保证创作速度?

    李玺威:编剧不是纯粹靠灵感创作,而是靠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想象力、意志力、感知力来创作。我理解的灵感,是在长久的深度思考之后,顿悟的过程。基础打好了,你的人物活了,故事通顺了,他们自己会在你的脑海里创造出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来。

    坦白说,我是一个敏感的人,记忆力比较好。有一些很多年前的见过的人和生活细节,依旧可以记得。这些细节就像我的素材库存放在脑海里,说不定哪些事,哪个人,在我写某部戏的时候,自己就会跳出来,刺激我的灵感。甚至前一天出去吃饭看到一个有趣的人,听到哪句有趣的话,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剧本里。

    有一次我开语音会议,聊一个人物,我当时聊得特别嗨,脑海里一个闪现,脱口而出,这个人物应该这样这样。大家都觉得,咦,这个人物好有趣,好出彩!而这个人物在我平时的经验中,根本没有见过,他就是在我的想象里,自己把自己创造出来的。我觉得这就是写故事的魅力。其实写故事的经过,就像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既定方向,但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的人物会怎样在他的人生里左冲右突,经历什么样的痛苦与欢乐。我想这就是做编剧的魅力所在。

    做编剧很苦,是真的。没有超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热爱,是根本坚持不下去的。创作的过程,我觉得就像谈恋爱,一会让你感知甜蜜与幸福,一会让你因为痛苦而流泪,永远是糖和玻璃渣并存,很有魔力。

    l 青工委:您擅长的现实题材和情感剧,同类题材作品很多,你怎样保持个人风格,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李玺威:我喜欢作品有共时性,话题性,也在研究都市情感怎么写才能打在观众的敏感点、痛点上。我不怕有争议,创造独特的人物、找到独特的视角、找到社会公众关心的长盛不衰的话题,都很重要,比如我很喜欢的英剧《公关危机》、美剧《大小谎言》、《无耻之徒》、日剧《坡道上的家》,都是这样。作为一个成熟的编剧,不应当害怕塑造有争议的人物,只要争议打在痛点上,就能深入人心。

    其实编剧想写出经典作品,不仅要会体察生活,格局也必须要大。就像鲁迅说,创作者不能囿于自己的小悲欢中,然后将这小悲欢当成全世界。写戏到最后,写的是人心,是价值观,是格局。

    剧本质量骗不了人,从出品方到拍摄团队再到观众,要接受层层检阅。虽然努力的过程也同样是成长的过程,但是出品方,平台以及最终观众的认可才是对于编剧作品的真实评判。成熟的编剧需要在作品中投入所有的真情实感,扒开伤口,好的作品是带着丰富情感和独特编剧印记的。

    编剧要有个人风格,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和价值体系,应当在意作品内容本身,而不是盲目迎合市场热点以及观众口味,应当对自己的作品有充分的自信。一个特别对我有过帮助的编剧前辈讲说,“好的编剧应该做观众的引领者,而并非迎合者。”这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对我启发也很大。

    如何选择资方

    l 青工委有的编剧喜欢驻组,有的不喜欢,这一点你怎么看?

    李玺威:其实我还蛮喜欢驻组的,剧组的气氛是热闹紧张的,作为一个编剧,在剧组的感觉是融入而又抽离。因为你不用去现场,而现场的一切又跟你息息相关,是你一个字一个字创造出来的。看着剧组百十号人根据你的创作忙忙碌碌工作,来实现你的构建出来的世界,你创造的人物就在你面前走来走去,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在剧组写不动了,没感觉了,我就会去现场走一圈,说不定就又有点子了。编剧辛苦,其实现场的工作人员们也很辛苦,冬冷夏热,风雨无阻的。记得有一回冬天拍摄,我去探班,棚里当然没暖气,我怕冷,坐了俩小时双脚就冻得没知觉了。回去打开电脑,吹着暖气,我心说一定得认真写戏,这样大家的辛苦才值得。

    l 青工委:成熟的编剧应当如何选择资方,并与资方保持健康的合作关系?有人说编剧和资方的关系,就像谈恋爱结婚,选择很重要,磨合更重要,你跟资方怎么沟通,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

    李玺威:我和资方前期接触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判断,共同语言和共同审美,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都很重要。编剧的创作精力和热情都是很宝贵,需要珍惜。如果一个好的点子,因为审美不一致,加入每个人的想法,它就变成一个平庸的东西。如果说大家审美一致,将亮点深挖,那就很加分。

    我一旦进入到创作状态中,每天每夜脑子里都是戏,顾不上别的。所以我特别喜欢真诚的,信任编剧的资方,懂创作的资方,而不是“写写看”的资方,相互信任和尊重是合作的基础。默契的资方和编剧,就是你要表达什么,互相一说,都懂,不需要将很多时间精力浪费在沟通成本上。

    我和合作过的资方基本都处成了朋友,基于相互信任,审美一致,不需要试探和猜测。工作起来遇到不一样的想法,会讨论,商量。我不排斥接受意见,如果能有给剧本加分的意见,我会特别开心,而且往往对方的一个意见,我会举一反三,生发出更多。

    其实业内同行都知道,每一部戏有每一部的运数,如果能遇到各环节都能给剧本加分的团队,对于编剧来说那真的很幸运。

    undefined

    l 青工委:您认为科班出身是否是决定您成功的重要因素?您又有哪些建议可以给非科班出身的业内新人呢?

    李玺威:科班出身让我少走弯路,也遇到了很多愿意帮助我提携我的师长,但科班并不是做好编剧的绝对因素。给新人建议不敢当,说些心得吧:第一,前期入行最好跟着资深的编剧老师学习,这一点很重要。第二,要有个人表达,要热爱,如果只把编剧当成挣钱的手艺,那你写出的只是商品;只有将它当成事业,才会写出好的作品。第三,保持创作热情和创作敏感度,不能在写了几部戏后就枯竭了,要随时随地积累素材,发现创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平衡好创作和生活的关系。

    l 青工委:明年可以邀请您跟青工委一起参加釜山电视节、中美电视节吗?

    李玺威:我很愿意去,也很感谢青工委的邀请。国内外创作者一起交流业内动态,互相激发,很重要。几年前我参与的一部戏,前期曾经与一名韩国业内很有名的导演合作。他很认真,剧本会从上午很早一直开到夜里,一些问题他甚至想得特别深入,给了编剧很大启发。虽然语言不通,还要翻译,但他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现在我们的戏已经更多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影视工作者的形象和艺术水平,所以我们要更认真。

    l 青工委:最后请给我们青工委提点建议。

    李玺威:青工委能打通制作人、导演和编剧之间的渠道,实现资源互换,这点特别好。而且青工委是特别值得信任的渠道,如果能多促成项目,是给大家谋了福利。我们也乐意反哺青工委,看看能给青工委做些什么。这几年有很深的感触,比如一个项目,如果前期剧本创作阶段导演可以介入进来,可以大大提高创作效率。

    另外,建议青工委多组织业内交流沟通活动。能成为青工委的委员们,都是有作品的,业内比较资深的人士,委员们在一起交流沟通的时候,会互相激发,良性互动,大家通过交流沟通可能会达成更多合作。

    The end


    丨秘书长访谈录丨往期回顾↓

    给青年编剧的四个建议丨对话梅英菊

    青年的气质应成为影视行业的旗帜丨对话梁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