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希望年轻人勇敢“上位”,不要有“鄙视链”(全文)

10月11日晚,青工委年会在京举行。中制协领导、青工委委员及业内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青工委以青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组成的新一届工作班子的正式就任。
在致辞环节,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发表了动情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青工委换届大会上的发言
发言人:苏晓 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大家好!首先祝贺我们青工委新一届班子换届。我自己也准备了几句话,借这个机会与大家沟通一下。

第一句话:青工委是我看到的剧集行业唯一的青年组织,弥足珍贵。
围绕整个剧集产业,以青年为代表、集中青年人的协会组织,就我们目前看到的,暂时还没有其他的,只有青工委。所以这样的组织,放到今天,时间越久越显得珍贵。
也要特别感谢六年前创办这个组织的(郭)靖宇导演,以及从(郭)靖宇导演手中把青工委传承给白一骢的前辈们。
接下来,白一骢还要继续带领青工委往前走,非常感谢他们。
我觉得这个组织现在越来越有号召力了。希望各位青年委员能在这个组织里,以自由、开放、锐利的态度交流——毕竟这是年轻人的舞台空间。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希望青工委的年轻人能勇敢上位。
说实话,现在的市场对年轻人不太友好。
一方面,尤其是长剧集产能在萎缩,本身给年轻人的机会就少,大家辛苦几年心血创作的作品,最后未必能拿到投资或获得平台青睐,很难顺利落地。
二来,现在行业确实不容易。再加上原来比较资深的创作人士,本身有很多资源积累,有自己的公司、有资本加持,或者有非常固定的上下游团队,这样的环境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更难了。
但大家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要认清自己的优势:
一是,年轻人有非常自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这是很重要的优势;
二是,对于底层普通年轻人当下普遍的集体情绪,年轻创作者能更敏锐地捕捉和把握,这也是你们的优势;
还有,年轻人对AIGC这类新技术的学习、领悟与应用能力,肯定更有优势。
所以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努力突围、成功上位。

第三句话:希望青工委的年轻人能一起“坐好同一张板凳”。
我每年10月底都会去乌镇戏剧节,不是为了看某一场大师演出,而是每年必去第二周星期六下午的青年竞演决赛。
乌镇那边特意找了一个每年固定使用的、非常简陋的剧场,舞台也很简陋,所有观众都坐在一排一排的小板凳上——不管是行业翘楚、明星,还是普通观众,都人挨人坐着,座位没有扶手,一小格一小格的,大家并肩坐在一起。这样的氛围很好,而且坚持了很多年。
对青工委来说,我们这个大家庭已经有2000多位委员了,有做长剧的、做中剧的、做短剧的,还有编剧、导演等各个工种的从业者,我们都欢迎大家加入。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团体里,千万不要有鄙视链——不要做长剧的看不惯、看不上短剧,觉得短剧粗糙;也不要做短剧的觉得长剧已经落伍,观众根本不爱看,觉得长剧“又臭又长”。
业务上的争论可以畅所欲言、百家争鸣,但大家要能在这个舞台上“坐在同一张板凳上”,这样对行业发展才非常有利。
希望大家能在“同一张板凳”上平等互动、交流碰撞、互相学习。

最后一句话:希望青工委的年轻人们能守住初心,也能守护初心。
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当初加入这个行业,初心肯定是因为热爱——很少有人是被父母硬逼着进这个行业的,说实话都是源于热爱。但现在的市场环境,要保持这份初心挺难的。
做这一行的年轻人,不管是做长剧还是短剧,大多经济条件都不算好,机会也不多。但我觉得,哪怕再苦再累,花几年时间辛苦做出来的作品,自己看的时候还是会很欣喜。

最后我想说说中制协(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能为大家做什么。
我觉得中制协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大家少说话、少指点、少越位,为青工委及周边的青年人们创造更宽松、更宽容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真诚希望青工委能成为广大影视年轻人的精神家园,谢谢大家!


网站首页
机构介绍
新闻中心
入会申请
初 心 榜
剧本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