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短剧出现了……
4月24日上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产业发展论坛盛大启幕。
中制协副会长、青工委指导委员、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以《无名有酒凌风醉,短剧长春烟雨游》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结合长信传媒在长剧、短剧、IP衍生等项目开发历程总结经验,结合公司的项目储备,表明长信传媒将坚持IP系列化的决心,并结合案例分享了对行业未来趋势的观察与思考,为到场听众上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内容实践课。
《唐朝诡事录》系列前两季都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就,第三季正在拍摄中,郭靖宇复盘项目经验,认为坚持深度投入原创作品更具未来价值,“不下真功夫,只想赚快钱,就没有资格抱怨行业现状不好。”目前《唐诡》系列IP已经开发了音乐剧、线下VR剧场、进入爱奇艺乐园计划等,同时可以联动短剧开发。
他分享了长信传媒的精品短剧储备,包括即将播出的南洋衍生系列《狮城山海》,这也是市场上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精品短剧;IP系列《鉴定》;回归的养成系IP《灵魂摆渡·十年》;以及他将亲自编剧、持续打造的中华神话系列短剧《烟雨神游记》;讲述“娃娃的长征”故事的《马背摇篮》等,长信传媒做精品短剧不止以赚钱为目的,而是更愿意承担作为文艺创作者的肩上使命。
在竖屏短剧方面,郭靖宇坦诚分享了团队在短剧开发中“踩过的坑”,表示用长剧逻辑和班底、在没有IP影响力的情况下硬拍短剧是不合理的。
当下他对短剧行业有了新的认知,认为微短剧的崛起预示着全民创作时代的来临,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为影视行业催生出更多具备创意与艺术理想的新人才。
以下为演讲全文:
无名有酒凌风醉 短剧长春烟雨游
中制协副会长、青工委指导委员、长信传媒董事长
郭靖宇
我的演讲题目《无名有酒凌风醉,短剧长春烟雨游》,是我给公司写的春联,同时也是长信传媒坚持IP系列化的决心,表明我们将坚守长剧阵地,同时加紧入局短剧市场的态度。
关于IP系列化开发的长剧,典型案例《唐朝诡事录》系列。
说到古装长剧,我其实挺害怕无朝无代的,虽说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可一旦架空,我就很难找到共鸣,故而在做这个系列之前,我就提出明确的要求,可以虚构人物,但要把故事放在真实的历史时空内,于是便有了生活在唐隆后、开元前的大唐守卫者,卢凌风和苏无名。
随着这个系列的播出,观众不仅记住了故事,也对这两个人物产生了感情,故而,我以“无名有酒凌风醉”来表现我们的长剧战略。
金吾卫的刀,斩的是妖魔;剧作家的笔,书的是人心。卢凌风“高门贵胄”到“为民请命”,诠释“社稷即天下人”的成长弧光。苏无名以“人与万物生灵应自然相处,才是天道”的东方哲思,引领着故事发展。
虽是长剧集,实则在前三部中,我们已经写了26个故事,均可独立成章,一案一乾坤,每个故事平均四到五集。单元案件与长线伏笔的交织,让观众在“谜案中见众生,诡谲中窥大唐”。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发,让这个IP陪伴喜欢它的观众,让主角团的足迹踏遍华夏神州。
这个IP也还算成功,起码凑合,说说心得。在市场上,悬浮的仙侠剧最火爆的时候,我们没有追,而是一直在深度开发原创项目。在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我跟创业的伙伴们说,不要急,要练好内功,唐诡第一季拍了213天,当时很多同行都在笑话我们,如今第三季拍摄已经超过6个月,却有很多导演、演员来跟我说,真羡慕你们能给创作以充足的时间。《唐诡·西行》播出前,侯鸿亮看完片花问我“老郭,你这么制作是一点钱都不挣啊?”我说“我想给团队挣个未来”。
舍不得力气,吃不了苦,不下真功夫,只想赚快钱,就没有资格抱怨行业现状不好,更没资格抱怨平台不给你过会。在任何时候,苍天不负苦心人,打造属于自己的原创IP,不要一直给网络小说打工,也不要一直给流量明星打工,这是我无数次在不同场合提到的,也是长信的立足之本,我们会一直坚持,也坚信这么做有未来。
关于未来,IP系列化开发的长剧可以带动短剧联动。
长剧的巨大影响力还可以带动线下,我们已经开发了音乐剧,全国巡演并寻机驻演;由爱奇艺负责研发的唐诡VR剧场,全国已经开了二十几家;在爱奇艺的乐园计划中,唐诡也是非常重要的IP,这些都是有回收的,现在可能还没挣到太多钱,但我相信以后会挣到的。不看眼前利益,坚持长期主义也是长信传媒一贯的态度。
关于精品短剧计划,这四张海报虽然题材完全不同,但都是IP系列化开发的产物。
第一个《狮城山海》,是南洋系列的衍生,感谢腾讯视频和长信联合打造市场上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精品短剧;也感谢央视总台,即将在近期与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该剧。
第二个《鉴定》,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个IP,我们只用了故事中的一部分,制作已经完成,品相非常好,感谢优酷,也期待尽快定档。
第三个《灵魂摆渡·十年》,陪伴了许多80后90后青春的老IP,也是我们团队养了十多年的IP,这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第一个定制剧,它至今仍保持着网络电影辉煌时代投资回报比最高的纪录,发布组讯都可以登上热搜,这就是养成系IP的力量。
第四个神话剧《烟雨神游记》,演讲题目“短剧长春烟雨游”后三个字便得于此。神话“以千年血脉,铸民族之魂”,对中华文化意义重大。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中都有关于神话的传世之作,可以说神话是文明的初啼,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比如精卫填海,弱小者的不屈成为民族符号,鲁迅曾言:“这执着不是愚蠢,是刻进骨血的尊严。”《烟雨神游记》由本人编剧,并决定用此后余生持续打造这一养老IP。
关于竖屏短剧,这里边有骄傲,比如《女神酒店》,是专业团队最早入局的竖屏短剧,也算小有开拓精神;但这里边也有泪水,做得很累,不一定能赚到钱,而且有些戏的播出数据真不好意思拿出来跟人家短剧团队比。
长剧团队入场短剧,特别是竖屏短剧,绝不是降维打击,这一点行业已经达成共识,但仍有很多创作者昂着高傲的头,看不起短剧,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态,最近有了转变。
我曾经在几年前的成都网络视听大会上说过,横屏的短剧是作品,竖屏的是产品,今天我重新解读一下这句话,产品和作品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对于大市场来说,对于就业来说,对于行业的产业化来说,产品重要还是作品重要呢?毫无疑问,作品很重要,产品更重要。微短剧的崛起预示着全民创作时代的来临,将成为大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竖屏短剧产业发展迅速,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六百多亿,甚至有人说可能会超过七百亿,观众已经习惯了用竖屏看剧,就像短视频一样,未来它的生命力可能会极其旺盛。而且我逐渐相信,虽然竖屏短剧是产品逻辑,但必须承认它的艺术性。随着量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出优秀作品甚至出精品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竖屏更能突出人物,容易让观者在情感上共鸣,未来可能会形成一种新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也会被单独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去研究,到那个时候,产品与作品的界限就不再有了。而且竖屏短剧对行业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给了很多年轻人机会,人才永远是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我相信三十年后,集大成者的编剧、导演等大艺术家,年轻的时候都应该拍过竖屏短剧;我也相信,竖屏短剧将使更多素人完成他们的艺术理想,甚至实现他们成为艺术家的梦想。
关于经验总结,可以叫“那些年,我们拍过的短剧”,也可以叫“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还可以叫“短剧实验中的血泪史”。
这页都是横屏短剧,且都是赔了钱的剧,《江城诡事》得了很多奖,算是去年横屏短剧中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我们用长剧逻辑,用长剧的班子,在没有IP影响力的情况下硬拍了这部剧。
虽然都是坑,虽然充满血泪,但经验还是有意义的,我也因此再一次感谢爱奇艺,对优秀短剧保底+分账的政策,让我看到了短剧之光,会让精品短剧高速发展成为可能,如果出现商业爆款,如同当年网络电影《灵魂摆渡·黄泉》那样的分账效果,也会让资本重新看好我们这个行业。假如精品短剧中能出现像《哪吒2》那样的票房奇迹,那我们的行业一定会被资本重新青睐,制作业的春天也就回来了。
关于我们的精品短剧储备,重点介绍《马背摇篮》,讲的是延安第二保育院护送136个孩子转移的故事,也称“娃娃的长征”。
这个选题充分说明我们做精品短剧不止以赚钱为目的,我们的肩上有使命,心中革命浪漫主义光芒万丈,因为未来精品短剧和优秀长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且一定会成为影视剧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所以必须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最后讲回到长剧,我们的储备很丰富,南洋题材,古装探案题材,武侠题材都有。短剧欣欣向荣,长剧永不落幕。伟大的Deepseek帮我写了关于长剧集的四句诗,与大家分享:
荧屏漫卷千载事,长剧钩沉岁月魂。
悲欢铸就众生相,人间从此刻痕新。
总结,文字的艺术加工仍来自伟大的Deepseek:
作为躬身影视行业三十四载的匠人,我始终相信——
我们不是在制作商品,而是用光影书写人间冷暖;
影视剧不是填满时间的容器,而是与以诚相待的知音共筑心灵堤岸。
影视作品如岁月长河中的一盏灯,映照出观众眼角泪光里的自己;
当蒙太奇穿梭千年,让屏幕内外的心跳在某个瞬间同频共振——
这,便是属于视听创作者的无上荣光。
纵使寒夜漫长,请诸君看:
那些在片场冻僵的手指依然紧握剧本,
那些被雨水打湿的监控器依旧亮着微光。
因为我们深知——
每一帧被认真对待的画面,都是留给未来的文明底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