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青年研讨会:破除剧作套路方法论_新闻中心_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官网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青年研讨会:破除剧作套路方法论

    2021-06-04 来源:青工委

    6月2日,青工委举办《生活家》青年研讨会:破除剧作套路方法论,青工委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生活家》艺术总监张巍、《生活家》编剧腾洋、《生活家》联合制片人阙志晟、《生活家》演员翟小兴及数十位青工委精英委员参加,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主持。研讨会通过视频号“青刊”进行网络直播。

    以下为研讨会发言集锦:

    undefined

    张麟(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欢迎大家参加青工委举办的《生活家》青年研讨会:破除剧作套路方法论。这个主题由张巍老师亲自选定。

    大家都知道,张巍老师是行业为数不多的具有几重身份的“多面手”。她一直活跃在创作一线,亲自写剧本,亲自带项目,亲手扶植青年编剧。同时她又是电影学院的老师,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遍布在各大头部影视公司,很多是各个热播作品的幕后创作者。她还是青工委的副主任,创会“元老”,为扶持,培养青年影视人贡献了不少力量。

    正因为张老师有如此丰富的从业经历和难能可贵的多重身份,使得她敏锐地捕捉到当前困扰很多从业者的“创作套路化”问题。今天她带着在爱奇艺和央视热播,自己担任出品人和艺术总监的作品 《生活家》,来谈一些具体的方法论,这对很多影视人而言恰如其时,机会宝贵。

    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生活家》编剧滕洋、《生活家》联合制片人阙志晟、《生活家》演员翟小兴,以及我们的数十位青工委精英委员。

    青工委举办的青年研讨会始终遵循“形式活泼,内容第一”的原则,我们也要“反套路”,拒绝空话、套话,希望大家讲干货、讲实操,讲别的地方听不到学不到的知识,围绕主题,畅所欲言。

    undefined

    张巍(青工委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生活家》艺术总监):青工委是我的家,我就算回“娘家了”。

    《生活家》这个剧挺不容易的,最早是2015年我的研究生大弟子滕洋在《萌芽》发表了一个小说,有一万字,我非常喜欢,写了大学期间一个不成功的初恋和一对母女之间的故事,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我们就开始讨论,到了2018,2019年,我们决定做一个剧。因为需要补充大量的细节,所以我们就在原来校园的部分之后加了职场的部分戏,之后我们遇到了特别大的问题,发现前后两段戏各自很好,应该拆开拍两个戏,不应该放在一起

    那个时候真的是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30多集的剧本,删掉了15集,从第16集进入第一集,前面一半完全白写。这对任何编剧或者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开发灾难,所以特别感谢滕洋老师在那个时候扛住了压力。

    做完前面几集剧本就开始找平台。很多平台朋友给了很好的建议,其中就有说张老师你这个剧没有网剧像,像一个传统的台剧,长得不像现在会爆的剧。我问现在会爆的剧长啥样,回答是你要么甜宠,要么虐恋,要么开金手指,反正头几集就要出大事儿,把观众直接拿下,讲了很多剧作理论。我说我们这个戏会努力做到这些东西,但是我们需要给观众一个进入的过程。它确实不太像现在的一看就有爆款像的气质,因为我们不想写一个母女玛丽苏故事——这是我第一个否定的方向。

    我们要做到与别的剧不同,要让观众没想到会这么编,这才是我们这个戏的出路和可能性。因为如果都有大数据支持我们,指导我们现在还没写的作品朝着这个方向去,如何创新呢?

    如果那些戏是茅台,是威士忌,是伏特加,希望我们做一个清酒,黄酒,开始喝的时候不太上头,第二天早上慢慢上头,我希望你们慢慢品。希望是一个女儿红,在树底下放30年才有香味,不是上来就能把你击倒,但是如果多给我们一点时间,会发现我们的醇厚。

    之后我们碰到了爱奇艺的芝麻荚工作室的钮继新老师。我说我想做一个现实主义质感的,浪漫主义气质的一个剧,我们要做第一个,希望人家跟我们对标。

    这个在当时还是蛮大胆的。我希望能激发学生们创作中最好的、最可贵的、最本真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有真情实感留在里面;我希望能把这个东西留下来。

    我觉得钮继新老师和芝麻荚工作室的同仁还有整个爱奇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平台方。

    第一,他们懂项目。

    第二,他们还比较尊重原创作者,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因为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坚持,这个戏可以跟现在一些市面上常见的戏不太一样。包括这个名字,比如叫《邱冬娜传奇》、《邱冬娜升职记》,《邱冬娜和邱晓霞的玛丽苏人生》,也许更容易成功,但是我们保留了原小说的名字。这个名字真的很特别,毕竟我们大部分父母是不会教我们如何好好生活,但是我们最需要的,是教孩子好好生活,我们是需要补上这一课的。

    所以,我非常感谢爱奇艺给我们非常多的信任和支持,最后让这个剧长得特别不像平台爆款,我不太相信那些东西是可以一直做一直成功的,总要有一些创新的机会,这也是我转型做出品人的初心。

    undefined

    滕洋(《生活家》编剧): 刚才张巍老师从她的角度讲了一下整个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从我的角度,创作的过程说得“凡尔赛”一点,就是被完全信任的,而且是被保护的。张老师是我的导师,她是编剧出身,她顶在前面承担了很多压力。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前面砍掉了15集,反而不会觉得它是一个巨大的重复或者巨大的消耗。但是我可能是跟其他的公司合作,出于不信任的角度或者立场,会有“你怎么能让我颠覆这么多”的想法。

    前15集是一个认识人物、和人物共同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前15集策划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但是进入剧本是非常顺利的,对我来说是很愉悦的过程。就是对它的调整以及校对的方向,人物已经在我心中有了他们既定的样子。这个戏写作到最后一场是非常不舍的。写作的过程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观众看的时候,能够不焦虑。

    我们写作的过程是抚平内心焦虑的过程,我有自己的人生观,但是剧里的人有他们的人生观,我只是他们的一个话筒或者一支笔然后传递出他们的人生观。最后几集其实是三个女性之间彼此不同的拯救, 她们属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层级、不同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她们对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希望通过她们的角度完成她们对于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而不是通过我的一个全知的视角把所有人写得都一样。

    如何破除剧作套路,我觉得主要是先从人物出发。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是你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人,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是无论如何就是一个人物,这就是能够破除套路的很好的方法。

    人物建立起来之后,你站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达到的水平就是这样的。很多人会说这个妈妈多么坑人,但是邱晓霞如果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妈妈,不会把孩子养到还在底层挣扎,所以这是符合她一贯逻辑的。

    每个人剧作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对于我来说,人物是一张网,每个人物形成了一个横线或者纵线,他们交织的那个点就是我要选取的剧作里面的横截面。

    关于台词问题,我自己是有一个备忘录的。这个备忘录很长,会把我能看到的所有的点,都放到这个备忘录里面,在做剧本的时候会翻这个备忘录,看看哪些东西可用。但是它不会帮助塑造结构或者人物,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

    我们家是人均段子手东北家庭,在河北长大,所以家里面人基本上都这么说话,特别贫的那个状态,也算是一点加成吧。

    undefined

    阙志晟(《生活家》联合制片人):下面从制片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受。

    这个剧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项目。相当温情,娓娓道来。所以刚开始大家会有些担心,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被剧的温情深深打动。很幸运也很感激的是,当这个项目跟爱奇艺平台以及导演接触的时候,这两方都非常喜欢,并且十分支持我们的创作方向,希望把这个剧顺利开发出来。大的方向,大家一拍即合,没有特别多的变化和调整。

    正如滕洋老师刚才所说,这个母亲是十分特别的人物,不像以前的很多剧的母亲的形象,不是绿叶,是红花。刘敏涛老师在这个剧里有非常大的挑战,她带着她自己的理解在塑造形象。文淇是一个台湾演员但是又一直在大陆生活,对大陆非常熟悉。当时我们唯一担心就是年龄,但是文淇出色的演技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事实表明文淇也是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角色。邱泽在这部剧里出演的不再是霸道总裁,他非常好地完成了这个角色。

    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物我们都没有从流量的角度考虑,而是从适合,如何能最好地还原剧本、表现剧本,完成我们想表达的初衷来进行角色的选择,这些演员对最后这个剧的成色和完成度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和提升。

    undefined

    翟小兴(《生活家》演员):作为演员,我特别感谢张老师、滕老师、海波导演的信任,能把尹平川这么有厚度的角色交给我,我觉得特别幸福。因为演员一辈子碰到几个好的角色太难了。

    说实话,我拍戏也拍了快30年了,我头一次看到这么一个角色。在我看来,首先尹平川不是一个反派,他是一个人。编剧对尹平川的定位是世上最渣的爸爸,也是世上最伟大、最称职的父亲,我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从大女儿的角度来讲,他可能是世上最渣的爸爸。但是面对自己亲手养育18年的小女儿来讲,确实是世上最伟大的父亲。

    有一场在楼梯间的戏,拍完一条之后我出来,导演说能不能再来一遍。他觉得我们还能更好,既然决定收着演了,就把它收到极致,我说你给我几分钟时间我再想一想,然后就到边上把整场戏又过了一遍。我记得特清楚,当时5台机器全都摆好了,他说你随便演,每个角度都有。拍完那场戏出来之后,我真的是从艺以来头一次,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出来之后哇哇地哭。海波导演过来安慰我,辛苦辛苦,我说真不好意思,一个老演员居然没有控制住自己,太丢人了。他说不是,你看看。我一看当时在现场所有的人眼睛都是红的,眼泪还没擦完,旁边的纸抽都快抽空了。

    我想说的八个字:惠人达己,守正出奇。我们在过程中不要满足现状,要出奇制胜。首先我们的方向、路子不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逼一下自己,少一点对自己现状的满足,恰恰可能一拐弯就能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更多的可能性。 

    undefined

    丁晓楠(青工委秘书长助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如何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生活都是无可替代的。电视剧《生活家》区别于其他都市家庭剧的常规创作,给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家庭场景。刘敏涛扮演的邱晓霞打破了常规的家庭剧中的妈妈总是为老公、孩子等家人付出所有的片面化形象,邱晓霞她是一个在遭遇到不好事情时候,敢于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妈妈。 

    拍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讲好人物之间的关系,坦诚便是动人的,刘敏涛和文淇的母女之间的对手戏,就做到了戏剧感踏实落地和鲜活灵动。

    很多都市剧中描述职场女性关系大多是相互斗争,但是现实很多时候女性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欣赏。这里就要说一下另外一个记忆深刻的女性角色,刘心悠扮演的程总,程总跟小邱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就很好的展现了女性关系的另一面,能让我们真实体会到女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救赎治愈,展示了女性之间的友谊是很强大的。

    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正能量的电视剧出来,让我们不抗拒悲伤也不忘记快乐,继续好好的生活。

    undefined

    白云(青工委委员、编剧):我看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大胆地把两种类型、两种质感的内容统合到了一起。其实这也是我最近在创作女性成长题材遇到的一个难点,在初期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摸索和调试类型。

    因为其实女性成长本身不是一个类型。女性本身的困境,主要是存在于三个方面,家庭、职场,以及对待爱情方面的两性态度。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这三个困境其实包含了三个类型,家庭剧、职场剧和爱情剧。

    让我非常意外和惊喜的是,《生活家》几乎是把家庭和职场进行了篇幅并列的处理。母女两人的相处过程非常地多,但同时,母女俩各自的职场细节也很多,而情感线基本是整合附属于职场线之下。

    其实这样的篇幅并列的处理要冒很大的风险。主要就是家庭剧和职场剧,需要呈现的剧情质感也好,影像质感也好,都是非常鲜明的两种风格。这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目前来看,这部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也想问问主创,当时在做方向和类型摸索的时候,是如何最终拍板定下了这种大胆的尝试?

    张巍:滕洋是我2009年的开山大弟子,她很会写不靠谱的人物,靠谱的都不太会写,所以最开始做《生活家》的创意跟剧本的时候,我就希望滕洋把她最擅长的东西发挥出来。

    她最擅长的显然不是职场,在家庭线。她生动灵动的台词、幽默感以及她找的不一样人物的准确性,跟其他的人不一样,而且她特别写那种坏好人。所以需要结合编剧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特长,不能把它单纯作为一个职场剧,如果是这样的,滕洋最优秀的部分就会被磨灭。

    也就特别感谢爱奇艺和芝麻荚给了我们这样的信任和支持,确实它不像传统的类型或者套路。其实经过验证成功的那些东西才能被叫做类型和套路,我们这个没被验证过,也不知道行不行,现在证明还可以。

    我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剧作老师,我觉得剧作有方法又没方法,有方法是可以教的,没方法是法无定法,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武功就是这样。你写到一定程度,你的戏动人就好,有些编剧情节量很低,每一集不知道有什么事儿,但是台词动人,观众看着两个人絮絮叨叨聊天聊十分钟也不烦。有些戏,真的是它的情节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每个编剧的能力特长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的剧本都是长成一个样子才会成功,恰恰是长得跟以前的剧本不一样,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拥有自己的属性,才会有可能性,这是我的一家之言非常片面,仅供大家参考。

    所以,要做一些平衡。一个是在职场上面也要做一些偏向,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得保留编剧本人的特点跟能力。一定不能把自己擅长的东西丢掉,然后去写他们要求你写的东西,那会变成这个是他们要的,但是不一定是你喜欢的,也不一定是你擅长的。然后就变成了今天播一个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明天播一个什么就学什么,我们做得再好也是他们的第二个。我们怎么能够做这个类型的第一个,开创一个类型呢?这个就是找到我们身上的独一无二。


    王亚梅(青工委委员、编剧):我自己看《生活家》也是特别喜欢,邱冬娜和邱晓霞不是那么假大空,都是有棱有角的,是立体的人物,有吸引我的地方,也产生了很多的共情。这部剧也没有很多狗血,就是从现实出发,也是特别打动人的地方。

    看这部剧给我带来的是完全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这个剧还输出了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价值观。我是觉得人在生活当中会被打败,也可以跌倒了从头再来,但是精气神不能输,这是对我最大的一个启发。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剧都是大女主,都是以女性主义为载体或者以女性主题为载体的,它看着是拔高女性价值,但是其实还是在消费女性。关于以后我们以后在写家庭剧还有生活剧中的方向感,张巍作为前辈,有没有什么建议?

    张巍:首先《生活家》的编剧不是我,我是这个戏的亲大姨妈、亲外婆。亲妈是滕洋,所以这个剧作上有多好,大部分的成果都是她编剧的。

    但是我作为姥姥、作为大姨,我的贡献有很多方向,我按住了很多意见和建议,也扛住了很多压力,我按住了她有的时候抗不住的压力,她说咱们改吧,我说不改。

    我这几年所有的创作,全部都是劳动人民,不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不管是古装还是时装,我有更多的兴趣去书写那些烟火气,来自民间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态度、人情,他们的厚道,他们的生活智慧,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些是市井小市民的,有些甚至是社会大哥、社会大姐的,有些是江湖儿女的,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悲喜,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的链接,更多普通人的感受。

    如果我还有一点点做编剧的发光发热的可能,我想为这些老百姓写故事,表达他们的人生,才能抚慰有些时候我们不管叫内卷或者焦虑或者什么,这可能就是我未来几年的创作方向。

    所以你说有什么方法吗,我也没什么方法,我只是觉得有些东西是真的才能动人,假的没法动人,可能有些人能力特别好,他能把假的也搞得很动人,我可能不行,我必须要真的,它必须深深击中我,必须让我深深地跟它有共情,我才能把它还原出来,这样才能动人。

    雷小瑞(青工委委员、编剧):2021年涌现了很多很好的国产电视剧,而《生活家》凭借“可爱有趣的生活质感”以及“全员cp好嗑”,就应当得到年度优秀剧集榜单的一席之地。

    《生活家》是一部写的好、拍得好、演的好的“三好”电视剧,这是我对这部剧的评价,我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的剧,也希望像《生活家》这样有水准的剧越来越多。

    我很喜欢《生活家》的故事,我私以为如果有“当下很有水准未来还可当榜样”的一类剧,《生活家》必然就是其一。

    从剧作角度而言,《生活家》是讲人物的生活成长史。想让观众看爽,一度以来的做法就给主角开金手指,开得金光闪闪全员吐槽,众人皆废而主角独美。金手指,对于成长题材而言,就是卤水点豆腐,多了有毒,少了做不成豆腐。《生活家》同样有金手指,但对金手指的处理相当高级,简单而言,就是金手指只开了一半,另一半让主角依靠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最后得到了成功。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情节的爽,又呈现了人物的真,观众为此信服——邱冬娜是真的在顾飞和程帆扬的不完全的帮助下,得到了自我的成长。

    《生活家》中的女性角色各自的真实光彩以及本心坚持——她们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她们之间的争斗优雅克制,她们在工作、生活、情感上都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她们是“就算没有谁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的女性。这部剧实在是女性题材里的标杆作品。

    周炅(青工委委员、导演编剧):《生活家》这部剧,不甜不宠,没有观众年龄层次划分,并不是市场追捧的方向,可它越往后看,却就是一部爽剧,这个越需要细细品,生活的平淡日常和不幸遇到,又在矛盾里化解。

    市场都在追捧热门题材,生活家却选择了一个并不被市场看好的题材,在这个看市场看资本脸色的环境下,敢于突破,需要勇气和很好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带给我们创作者一个启示,市场和资本爸爸他不一定都对,抓住生活的本质,深入生活,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方向上,总会有亮光。

    undefined

    最后,主持人请青工委副主任张巍作总结发言。

    张巍:因为我们是青工委,我们的参与者全是青年,我是郭靖宇导演拉进青工委的,也算是创青工委的元老之一,

    我们这样一个组织都是青年人,导致我们非常鲜活,不太有套路,这是青工委的可贵之处。作为我而言,我是一个电影学院的老师,我人生有一个很大的责任感或者使命感,就是我有义务让我的学生创作好作品。在学校里教他们的那些东西不能到市场上一看说不是这样的。我们教了半天说优秀的剧作是什么样的,我们给人看了各种各样好的剧本,看完各种各样好的片子,然后一到市场上看,说这种东西根本行不通,告诉你中国观众根本不一样,这是不行的。

    作为一个写剧本的人,不能把你的希望放在演员的加持,演员是看到你剧本好才会来,如果你剧本不好一个再好的演员就得替你改剧本,所以这个行业编剧觉得演员不尊重我们,导演也不尊重我们,天天都在改我们的剧本。我这样的人被迫下场,很多时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作品,保护学生和我们自己。

    一个老编剧,就得下场保护青年编剧,一位老导演,就得下场保护年轻导演,一位老的制片人,去保护年轻制片人,这才是一个好的行业循环。如果前面的人也在指望别人,我们永远都没有机会。像郭靖宇,他是我们的榜样,一直这样做。前两天这里开的《御赐小仵作》青年研讨会,白一骢也是这样做的。我们都是希望做一点除了本行之外的事情,还可以做一点为其他的后辈努力的事。

    作为年轻的编剧朋友,也要保持自己不怕失败的信念,总有需要扛住的压力,因为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滕洋是我的学生,她等《生活家》了十年,好多人不像我一样那么了解她,她有很多缺点,也有很多优点。我们需要,发挥她的优点,摒弃她的缺点。

    所以,年轻的编剧朋友们,也要相信你们等到一定的时间,有才华的人不会被埋没,要有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信念。你问我,我也扛了十年等到了杜拉拉,那中间我也没停,那十年我一直在写。

    希望大家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