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黄澜的时候,她正在为接下来要录制的央视节目化妆,同时接待后续多家媒体的采访与拍摄,分身乏术,但气定神闲。
时隔三年再上线作品,黄澜似乎又回到了对外时间按小时分配的忙碌状态。
离开新丽之后,观众对她有诸多好奇,除了定期的《非诚勿扰》嘉宾工作,制片人黄澜最近在忙什么项目?《我的前半生》《如懿传》之后,她又看中了什么好故事?
“其实这几年一直没闲着”,黄澜笑谈。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剧本开发两年零八个月,去年拍摄完成后立即投入后期制作,直到见面前一天,她还在混音机房做混录,和前来探班的袁泉为剧情哭成一团,“忙得都没时间洗头。”
黄澜(右一)与袁泉(右二)
作品成绩见证了黄澜的努力,《我的后半生》无疑是今年四月的一匹黑马。
截止昨晚收官,该剧央八收视率破3、央一二轮播出,腾讯视频最高热度26606,云合市占率13.5%达全网第二,12次登上猫眼电视剧热榜日冠,为沉寂已久的国产都市剧领域带来一抹全新视角。
这部由张国立、佟大为、梅婷、许娣、周野芒领衔主演的都市轻喜剧,改编自王蒙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特别着眼于一位丧偶老教授的晚年生活,主线是与四位女性的相亲经历,辅以中年夫妻的情感变动与各自成长,不同价值观在复杂人物关系里交织,碰撞出一曲欢乐深邃的生活交响乐。
《我的后半生》是黄澜创办“赏心悦目”独立厂牌之后播出的第一部剧,从背靠大厂到独自闯荡,她走过哪些艰难险阻?带着十余年电视经验迈入长视频变动时刻,她又如何理解当下的内容趋势?
日前,《青刊》专访黄澜老师,请她分享了这部剧的幕后故事、赏心悦目文化的内容布局,以及一路走来变动与坚持的创作理念。
赏心悦目文化创始人、制片人 黄澜
《我的后半生》
老头相亲里的女性主义
70岁丧偶文学系教授沈卓然,有房有地位有退休金,在老年婚恋市场上成了“香饽饽”。
他先后遇见为儿子求房产的温柔貌美护士长、身患癌症的灵魂伴侣天文学家、热情直白的运动健将工会主任、和亡妻九分相似的化妆师,四位女性各有各的美,老沈一颗心飘飘荡荡,爱情之火反复点燃。
最初打开《我的后半生》,观众也会有疑虑:这不会又是一部“男频爽文老登剧”吧?
黄澜觉得很有意思,“我们这剧可绝对不是‘老头相亲图鉴’,老沈最多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你看每个老太太都生龙活虎啊。”
其实最初起心动念改编王蒙老师的《奇葩奇葩处处哀》,她就是被故事中妙趣横生的老年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老年女性群像所打动,像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原来老年人的情感需要比年轻人更加生猛。
在故事编织中融入女性主义表达,似乎已经成了黄澜的“肌肉记忆”。
剧中四位相亲女性各有各的可爱之处,为丰富剧情新增的丈母娘孙宝琴、对老沈有好感的彭玉兰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孙宝琴热情到有些聒噪,频频干涉亲家公的相亲进展,内核实际上是心疼在沈家做家庭主妇的女儿刘丽娜,她希望来一个能干家务的新亲家母,让女儿轻松一点。在婆家忙上忙下的儿媳妇,在娘家何尝不是被宠爱的小女儿。
她的广场舞好友、家务圣手彭玉兰,就是与第二个相亲女性、诗意的天文学家聂娟娟形成鲜明对比的对照组。但这份对比并没有形成“雌竞”,而是两位老太太光明正大对爱情的追求。
尤其是这对好友意外发现聂娟娟发病、将她急救送到医院这场戏。原本对她不满的孙宝琴摸着她的脚越来越凉,毫不犹豫解开扣子,把她的双脚埋进自己怀里保暖。
此刻没有利益纠葛,有的只有同理心满满的女性互助。
黄澜透露,这场戏是许娣老师的现场发挥,“太厉害了,拍摄现场就感动了很多人。”
更深层次上,四位女性的接踵而至影响最大的不是老沈,而是儿媳妇刘丽娜。
“相比我之前所有电视剧的女主角,丽娜显得更传统、更保守。正是因为她一出场的传统,我们反而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描摹她的成长。
丽娜结婚前是小公主、婚后是不断向丈夫索取情绪价值的家庭主妇,她过上了母亲期待中的生活,但她的自我在哪里?
之前网友还问我,你们不会还像《我的前半生》那样靠男人出轨来点醒女人吧?我说丽娜的觉醒不是靠男人出轨带来的,是在给老头相亲的过程中诞生的。她通过不断认识这些可爱的老太太,在每个人身上都获得了力量。”
女性主义表达之外,黄澜和主创也在这部老年生活故事中融入了关于死亡教育的思考。
全剧最大的改编,就是把第四位相亲女性乐水姗改成了与老沈原配几乎一模一样的长相,这必然会对沈家全员产生巨大的震动。
“其实整个故事,都在讲我们是如何走出失去亲人的伤痛。”
这场“替身文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老沈和一对儿女对失去妻子、母亲那种痛彻心扉的遗憾。当他们把所有遗憾投射给一个实际上的陌生人,对方能够承接住吗?戏剧化与情感浓度,就此滋生。
改编作品的故事冲突、情感人性,也触达了比预期更广泛的人群。
黄澜透露,项目宣传最初主打面向老年受众,但随着剧情发酵,作品在视频号和小红书的活跃度很高,大量年轻观众在弹幕中表达“老年人的爱情好像比年轻一代还好磕。”
得知观众已经在为丽娜的遭遇生气、求玉兰阿姨的穿搭、讨论老沈最后选择遗体捐献的决定等,她非常高兴,“这些细节和人物设计都被观众感受到了。”
这三年多来潜心在水面之下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沉淀三年
黄澜的两次“翻山”
“当你觉得摸黑走过了很长的路,回首一望,已经翻过了一座山。”
去年6月,《我的后半生》拍摄中途,黄澜在微博上发了这句话,用于自我勉励。
彼时,剧组拍摄出现一些问题,人物细节度不够准确,她必须面对是否重拍部分镜头的选择难题。
重拍?必然演员超期、项目超支;不重拍?这些不满意的镜头就会永远留在这部心爱的作品里。
反复纠结之后,黄澜拍板,全部重拍。
“即便这个钱省下来、资金安全了,但我心理上一辈子都会难过、缺憾。我就跟执行制片人说,求你了,给我一个亏损的机会。”
摸黑之后,翻山越岭。这句话像是一座灯塔,照亮了她每个纠结时刻。
上一次有此感叹,是五年前想要把《奇葩奇葩处处哀》改编成电视剧时。尽管怀揣着对内容创新的思考与自信,但她还是会遭遇关于项目商业安全性的挑战,观众会被老年男性的相亲故事触动吗?故事复杂度如何展开?
创作者总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黄澜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也间接成为之后新丽传媒与她解约的契机。
“当时大家算是有了一个比较默契的共识,只是刚好到了一个放手的节点。
其实我特别理解,公司发展自有策略,像我这样前期大量投入、花三年打磨剧本地做一个剧,公司不投(这个项目)我觉得很正常,大家都要生存。
虽然我有我的情怀,也不能让别人为我的情怀买单。”
旧事重提已是淡然,但彼时彼刻,黄澜的心情还是有些茫然无措。
“我大概有一个晚上吧,有一点点难过,感觉自己好像要毕业了似的。不过也就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天晴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剧本改编中每个角色的择选与调整,到选角中感受每个演员的适配度;从每个道具的摆设使用,到现场拍摄的光影转换;从后期剪辑的二次创作,到混音阶段每首音乐的精心挑选……
《我的后半生》的开发历程,也是黄澜从业以来第一次全情投入一个项目的方方面面。
当下回头复盘,她发现自己对人物成长弧光、剧本结构回旋等细节更有把握了,比如复杂群像里的主次鲜明人物、亡妻的一双拖鞋可以一直延续到结尾;
也可以把更有创作者主动性的内容亮点加进作品里,比如融合了家人性格的人物现实性细节落地,以及贯穿全剧大量的音乐性叙事等。
“调动了自己的创造性以后,会觉得,噢?我还挺行的呢,哈哈哈。当然也很感谢观众们的认可,这是和观众朋友们共同走过的旅程。”
《我的后半生》收官,黄澜同时还在操盘三个项目:一部古装剧、一部12集女性题材都市剧,还有一部即将线下巡演的音乐剧。
她对赏心悦目文化厂牌并没有太多限制,形式不重要,主要看能否遇见一个好故事,“我是根据内容决定形式,不是拿形式倒推内容。”
包括对于当下市场火热微短剧、短剧集带来的冲击,黄澜也比较淡定。
“我还是希望能做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作品,强调现实性、幽默感,不太喜欢那种只有反转、没有人物的剧。
现在很多剧只在描述情节,不太写人和人、人和事件、人和世界的联系感。只设计人物表面的动作和命运,不设计人物内心的变化,这是很无趣的。”
内核坚定的创作者大抵如此,无论前路如何,她都做好了准备。
“《我的后半生》slogan叫‘用力爱,尽情活’,我觉得年轻人更应该是这样,永远爱、尽情活,不要害怕后半生。”
又翻过一座山,黄澜更靠近了理想的彼岸。
文:子路
注:全文图源网络
媒体聚焦 2024-06-14
媒体聚焦 2025-03-30
媒体聚焦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