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OxSpider
  • 青工委研讨会“悬疑剧的创新探索”《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制片人陈荟槿发言全纪录_新闻中心_中国电视剧制作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官网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青工委研讨会“悬疑剧的创新探索”《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制片人陈荟槿发言全纪录

    2020-12-14 来源:青工委

    12月11日,由青工委举办的“悬疑剧的创新探索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研讨会在北京青工委会议室成功举办。青工委领导与主创人员、青工委委员及媒体记者、行业相关人士60余人,围绕悬疑剧的“创新”和“探索”两大关键词以及该剧的创作背景、叙事手法、宣传营销、行业影响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以下是《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制片人陈荟槿发言全纪录:

    很感谢青工委举办的这次研讨会,也感谢青工委领导对相遇别离的鼓励和支持,能有机会认识很多新朋友十分荣幸,跟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创作的经验。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悬疑剧的探索和创新。作为相遇别离的制片人,我的工作是负责相遇别离自筹备以来直至完片的全流程制作管理。接下来,我将跟大家分享相遇别离在制作上面的探索。规划下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一个是双视角叙事给制作带来的挑战,二是全剧价值观的定调,三是作为一个涉案悬疑剧尺度的把握,以及最后一块是团队搭建上的思考。

    undefined

    1. 看了剧的观众们都知道,前十四集的双视角叙事是相遇别离的一大特点,除了文导刚才提到的在创作上剪辑上有双打点的难度,以及希望给观众一种很好的体验之外,双视角对后期团队在细节上的要求也是很有挑战性的。一个简单的比方,因为男女主视角有互为补充的部分,如果A视角做了台词、画面、或者甚至于音乐的修改,那么B视角也需要做符合逻辑的修改,这块非常考验制作人员对剧情的理解,大家真的需要动脑子,回到剪辑工程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两倍的工作量,两倍的专注力,是非常有挑战的,好在我们有一支很年轻且具有热情的后期团队,大家在反复的修改中虽然也崩溃过,但还是越挫越勇,最终完成的我们觉得还不错。

    2. 关于相遇别离的思想立意方面,其实相遇别离是从作家舒仪老师的一本畅销言情小说改编而来的。有小说为基地,在原则上不是一个主题先行的项目,在推进制作的初期,文导和我就明确了需要赋予故事更高的立意,这样故事才能沉下来,不要悬浮,不能因为是爱情悬疑剧就不去考虑故事的下沉性。因此,我们首先做的是从严谨这个人物出发,找到了一日为警终身承诺的正向主题思想,贯穿到人物的台词等方方面面;而后,在主创的剧本修改碰撞中,我们继续从剧情和人物关系出发确立了其他剧作主题,例如成年人之间关于爱与信任的探讨。在有了思想立意的根,项目整体呈现的气质就有了落点,这也进一步确立了相遇是有着现实主义底色的爱情悬疑类型剧,不是浮夸的悬疑类剧集,本质上还是回归上现实生活的,思想立意的明确在筹备期间使得导演、编剧在剧本的修改上有了更准确的方向。

    3. 相遇作为一部涉案剧,我们对审查尺度的拿捏一直很关注。自筹备期开始,我们就邀请到了公安部的专家顾问对剧本初期给予了专业的指导意见,甚至在剧本落实以后,拍摄期间,我们仍然与专家顾问保持联系,大到一些剧情的设置的合理性小到人物的警服是几杠几星,包括监狱里面大家的餐食,缉毒警墓碑的碑文如何体现等细节都做了深入的了解,我们力求在遵循审查要求的情况下,保留剧情和人物的现实感。

    4. 探索的最后一部分是团队搭建方面。在行业内,大家往往会受限于预算,或者是周期,所以大家会比较倾向于找熟悉的主创人员来进行合作,但在我来看其实团队的搭建是很重要的,不能说是因为熟悉或者之前合作过,就一起拍戏,每个人的气质都是不一样,他的创作的生命力都体现在不同的戏上,我的理念是我们必须要寻找审美趋同和做事风格相像的主创,这样的理念从筹备期一直贯穿到后期制作。包括我也很考虑到文导的个人风格,和相遇本身的气质,我们接触了大量的主创,不仅有影视剧经验的,还有电影类的主创团队,最终选择了有电影制作经验的主创加入。因为搭建了最适配的人,所以在相遇拍摄期间遇到的困难大部分是外部困难,类似于来源于气候、场地等外部因素,剧组内部创作风气非常好。大家的目标空前的一致,就是为了解决各种拍摄的问题而共同努力,这点我作为制片人还是很欣慰的,说明团队搭建找对的人的初衷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undefined

    咱们今天的主题是悬疑剧的探索与创新。除了探索,制作上的“创新”谈不上,但是创作上的“坚持”还是一些的。那么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分享几点相遇在制作上的坚持。

    1. 文导和我作为花儿影视比较年轻的梯队,我们是首次驾驭像相遇别离这个体量的剧集。那么在筹备初期,我已经意识到需要尽可能争取充裕的筹备时间给到主创,一个是用于选角、团队搭建、堪景、和剧本调整等工作。就像导演所说,把问题解决在前期是最有效的,当然按照惯例来说筹备期越长,对预算多少是有影响的,相遇别离大概筹备了4个月的,对于开支还是有一定压力的,其实一般行业内的筹备期都是一个月或两个月,但是现在来看,我们的筹备还是很有效的,其实也算变相的节省了开支。当然,如果需要拉长筹备期的话,这需要在筹备期制定务实的倒计时计划,不能虚,需要把工作落实到每一周的每一天,落实到方方面面,落实给每个主创部门的负责人,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有效的推进筹备工作。否则,也无异于是一种浪费。

    2. 相遇的制作理念其实贯彻于花儿影视一贯的理念,就是我们的制作永远是服务于创作的,举例来说就像是相遇别离里的主场景,季晓鸥的咖啡店。咖啡店有将近20多天的拍摄任务,算是一个非常重的主场景,也是开篇两人相遇,包括双视角故事发生的地点。关于咖啡店的选景过程十分曲折,最初有人建议我们进行搭景,主要是从操作性的考量,但是文导和我至始至终都坚持实景拍摄。我们一直都很纠结。其实从预算和拍摄周期来看,棚内搭景会是一个很可控的制作方案,但是考虑到咖啡厅有内外景戏份,如果棚内拍摄,一方面需要扣绿,再加上棚内打光,很可能画面呈现效果无法保证。我们不想让观众一开篇就吐槽我们的场景太假,无法代入。作为制片人,如果到画面创作无法真正得到保证的话,那么省的钱意义又何在呢?因为最终的戏呈现出来的就是画面,对于我而言,再可控的制作方案如果审美上是没有保证的,我还是选择以创作诉求为主,而不是图制作上的便利。最终因为主创的不言放弃反反复复的去堪景,终于在洱海边找到了我们的主场景用于实地改造,出来效果也是非常好,大家对最后呈现的画面效果都很满意。

    3. 另外,还有一些核心理念也是我个人信奉,不一定对,只是和大家聊聊,这几年国产剧的制作越来越倾向于工业化流程,也越来越专业化,看到更多优秀的年轻的技术人员加入到制作管理中来,这是可喜可贺的。我提倡制片人坚持学习新的技术流程和理念,制片管理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吃住行的管理上,还需要制作理念上的升级。成熟的制片体系应该要向工业化流程靠拢,对于技术的了解可以很好的提升制作理解力和效率。此次相遇别离有幸可以从不同的技术团队上汲取了新的流程管理概念,运用到了后期管理之中,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最后关于创新的命题,我就简单补充两句,内容创新,本来就是一个不断锻炼和试错的过程,一方面要取悦观众,一方面也企图希望我们的审美走到观众的前面,举目四望我们没有太多的参照,回看过去只有别人的成绩,也不能直接复刻,作为创造者的我们要多多鼓励自己,就像乔布斯曾经说过,作为内容创作者是非常孤独的,这个过程就是奖励,在咱们这个影视行业里,找到更多优秀的人,找到认真的人,大家一起做出有挑战的内容,本质上这个初心就是最大的创新。谢谢大家。